英国霍克蓄电池ukHawker(中国)营销总部
首页 > 新闻中心

“血铅事件”拷问企业的社会责任

发布日期:2016-05-21 09:11:24

 铅酸蓄电池企业引发的血铅事件,将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存在的种种发展之困暴露无遗,更暴露出部分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之缺失。接二连三出现的血铅事件,无疑把铅酸蓄电池行业推到了道德与法律的审判台上――

 
事件回放
 
最早这起事件的是台州当地“浙江在线台州”报道出来的。事件的起因是“3月11日,峰江街道上陶村个别村民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体检时发现血铅超标,村民怀疑当地的一家铅酸蓄电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铅造成环境污染。”截至22日,“上陶村、浮排村、葛家村等三村共有501名村民做了血铅检测,血铅异常的有139人,其中儿童有35人,血铅含量严重超标(?600ug/L)有3人。在当地媒体报道后,迅速通过网络在社会上传播,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开始关注。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27日通报对路桥区“血铅事件”的查处结果。路桥区环保局副局长等3名公职人员被停职检查,肇事企业法人代表应建国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重大环境事故罪予以刑事拘留。
 
台州市环科院等单位专家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速起蓄电池公司引起的铅污染事件。路桥区环保局局长蒋新才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速起蓄电池公司周边300米范围内的土壤已被重金属污染,当地受污染较严重的土壤可能会被彻底挖除。
 
据悉,台州速起蓄电池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制造各类摩托车、汽车、UPS等专用密封式可充电蓄电池产品的生产型企业。据中新社报道,该公司厂房离居民区仅一墙之隔,站在厂房外就能闻到一股股刺鼻的气味。厂区里时有污水排出,而村民洗衣服、种菜,大多使用井水。
 
受事件影响,浙江台州、江苏武进、河南等多地铅蓄电池厂已经被当地政府停业整顿。
 
蓄电池怎么了?
 
近年来,“铅污染事件”持续上演,蓄电池制造商也一直成为媒体关注与大众讨伐的焦点。从2009年的8月到2011年3月,从陕西凤翔到浙江台州,“铅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形象与人民的幸福生活。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09年8月,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马道口村、孙家南头村731名儿童中有315名经检测被确认为血铅超标,其中有166名为中、重度铅中毒。有关监测组认为,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是造成此次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原因。
 
2010年1月,江苏省大丰市经济开发区河口村16岁以下血液检查的110名儿童,中有51人血铅含量超标,当地涉案企业大丰市盛翔电源有限公司被强令停产。
 
2010年3月,湖南省郴州市嘉禾、桂阳县因非法企业污染,导致大量儿童血铅超标和中毒事件,375名检测人员中178名血铅超标。
 
2010年6月,湖北省崇阳县青山镇工业园区湖北吉通电瓶有限公司职工及其家人约30人被查出血铅超标,其中有16名为儿童。
 
2010年12月,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307名儿童血铅检查中228名血铅含量超标。原因就是安徽省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非法生产、怀宁县有关部门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环评单位造假等因素所致。
 
2011年3月这起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速起蓄电池的铅污染,造成当地上陶村等3个村庄共检测597人,血铅超标168人,其中儿童53人,需要驱铅治疗3人。原因还是生产不规范,没有按照铅酸蓄电池生产流程执行,随意排放废弃、废水,造成周边居民群众遭受污染。
 
在所有的“铅污染”事件中,浙江台州市路桥区的“铅污染”事件无疑最得媒体关注,关键是事件发生后,立即就有相关官员被被停职检查,肇事企业法人代表以涉嫌重大环境事故罪被公安机关予以刑事拘留。这些都是被媒体曝光而受到社会关注的,而那些没被曝光的“铅污染”事件又有多少,无法定论。其它地区又是否存在未被检查出的血铅超标儿童?也没人敢下结论,但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似乎总是成为“铅污染”事件的主角,铅酸蓄电池更是成为“铅污染”的代名词。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到底怎么了?
 
发展之惑
 
其实,铅酸蓄电池身背“铅污染”之名由来已久,铅能使人中毒也是事实,这也一直是整个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一个隐痛。但是,就此给铅酸蓄电池行业背上“污染”行业的罪名是有失偏颇的,各地频繁发生的铅污染事件暴露的是我们在铅酸蓄电池产业管理上的问题。因为,美国铅酸蓄电池产值与中国相当,中国有超过2000多家铅酸蓄电池企业,而美国仅有33家。加工、组装、回收都是在有效监督管理之下进行,使得美国把这一产业认定为绿色产业。
 
反观台州速起蓄电池污染以及一段时间以来频繁出现的血铅事件,不难发现我们的铅酸蓄电池产业在管理上肯定是出了问题。从台州市发生的铅酸蓄电池企业铅污染事件中,我们可以找到支撑此观点的答案。据台州市环科院等专家调查认定,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在熔铅、球磨、焊接等工段产生含铅粉尘和废气,化成工段产生含酸废气,未经收集处理直接外排,同时该公司还存在着产生并外排部分酸性且含铅废水、含铅固废外运处置等情况,是造成该地区村民血铅超标的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台州市铅污染事件产生的原因只限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制造环节,而调查结果中有两处字眼值得我们思索,一是“未经收集处理直接外排”,另外便是“外排部分酸性含铅废水与固废”。
 
根据2007年5月20日生效的《铅酸蓄电池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第二版),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废水、铅尘及铅烟环保处理设施,并应按相应规定对其进行收集处理,以达到清洁生产。但从台州市铅污染事件中我们看到,企业在制造过程中未按规定行事,直接将废弃物外排,明显是一起违规生产行为,而这种极不负社会责任的违规行为最后却让整个铅酸蓄电池产业链受冤,更给铅酸蓄电池戴上了“铅污染”的恶名。但在日、美等发达国家,铅酸蓄电池受到的却是礼遇。以全球铅酸蓄电池使用量最高的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投资24亿美元用于发展“下一代电池和电动车”生产的48个项目,将其中的15亿美元毫不吝啬地划给了铅酸蓄电池。
 
为什么铅酸蓄电池在中美间所受待遇差距如此之大?这似乎与其本身的社会地位无任何关系,这同样有数据为证。如果没有铅酸蓄电池,中国约1亿辆电动自行车无法启动,8000多万辆汽车无法正常上路,而每年消耗的成品铅中,铅酸蓄电池占到80%。但污染事件的连续上演表明,中国的铅酸蓄电池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确实存有差距,这一差距也是铅酸蓄电池身背“铅污染”罪名的根源所在。